2011-10-22

本报记者 陈杲 通讯员 徐雯婷

踏进浦东新区公益服务园的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办公室,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双手托起一片小绿叶”标志,简单而朴素的构图,表达着对中国公益事业的期冀:绿叶象征中国年轻且生机勃勃的草根公益事业,双手则喻指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呵护。

揪心:公益人能力不足

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董事长庄爱玲女士谈起自己创办“映绿”的初衷,颇为感慨。 1990年开始,庄爱玲专职从事公益事业,先后担任过爱德基金会项目部主任、国际克里斯多夫防盲协会中国项目代表和国际奥比斯中国代表处副代表等。2003年,她从哈佛大学学成归国后,深深感到,国内没有专门提供公益组织管理培训的机构,不少公益人在实践中坚持的信念和表现的热情令人动容,却常常因为管理知识的缺乏而凸显能力不足。为此,她决定创办一家致力于公益组织能力建设的支持机构。 2004年2月,映绿顺利完成民非注册,成为国内第一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公益支持机构。通过培训、咨询、评估、研究和一站式支持,提高公益人才职业化水平,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为“青聪泉”规划发展

陈洁女士曾是一名白领,有着不错的收入和幸福美满的家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自闭症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身为母亲的陈洁深感不安。2004年10月,她创办了上海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把帮助自闭症儿童和他们的家庭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

但创办初期,陈洁遭遇机构、资金、人员、身份、场地等多方面困难。自从认识庄女士后,映绿就开始了针对青聪泉的长期扶持与协助。包括对陈洁个人施行培养计划,提供再教育等方面的能力支持,同时为青聪泉进行机构管理方面的长期战略规划,通过机构利益相关群体期望分析、受益群体需求分析、社会外部环境分析、青聪泉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青聪泉各项服务分析等,梳理机构使命、价值观以及达成这一使命的策略。

如今,青聪泉已经为近千名自闭症儿童提供了一对一的早期训练,一些轻度和较早干预的孩子走进了正常学校的大门,并被专家摘了自闭症的帽。青聪泉和陈洁的故事被社会大众广泛了解,陈洁也被授予“长宁区十佳青年”、“长宁区十大巾帼建岗”等光荣称号。

助“小春芽”茁壮成长

位于合肥市潜山路一隅的合肥市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是一家专门为残疾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的民间公益机构。作为上海“映绿”的重点培养和扶持对象,“春芽”从2007年以来,多次参与映绿举办的能力建设培训。

2008年夏,映绿为春芽提供了第一次战略规划服务,春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1年夏,映绿又为春芽提供了3年发展规划。从8年前只有一名创办者,到如今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已经有13位理事,其中11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春芽已经为80多名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康复治疗,有19名儿童在治疗后症状好转,得以进入普幼或普小学习。

“春芽”虽然还是一颗小芽,虽然还较稚嫩,但她充满活力,经过科学的规划和不懈的扶持,她必能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成为残疾人真正的家园。

见证草根的成长与成功

乐群社工服务社、浦东社工协会、新途社区健康服务社、金枫养老院等一大批上海公益机构陆续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签约机构;合肥春芽、西安拉拉手、福建同人等一大批民间公益机构成为当地公益机构的佼佼者;农家女、凉山妇女儿童发展中心获得壹基金“典范工程”奖励……在上述机构成长的初期,映绿为她们度身定制了一系列课程:如何组织治理、如何项目管理、如何财务管理、如何组织规划、沟通合作、社区动员、团队建设等……作为背后的默默支持者,映绿见证了她们的成长与成功,分享了欢乐和泪水,与她们共同成长。截至2010年底,映绿已为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1300多家公益机构提供直接服务,培训公益组织管理者近万名。开展交流235期,有8000多人参加。为100多个公益组织提供项目支持,受益人数34000人……

近年来,庄爱玲及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也多次荣获上海浦东新区“十大慈善之星”、民政部“中华慈善奖”、首届“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首届上海慈善组织奖”,市民政局2008年主办的“中国社会组织登记评定AAAA”认证、“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为了让公益组织做到像金鱼缸里的鱼一样透明,映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庄女士谦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