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首次公益支持机构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以近年来公益支持机构的发展为契机,来自国内外的近200名公益领袖、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分享公益支持机构的经验分享、分析公益支持机构的价值与挑战、探讨公益支持机构发展的对策、促进公益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中国社会的多元需求也与日俱增。为了弥补现行公共服务的不足,各级政府陆续出台鼓励与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服务的政策,掀起了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新热潮。由于多数公益组织历史短、规模小、专业能力不足、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公益行业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提升公益组织有效运用创新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促进公益行业的健康发展,公益支持机构为公益组织提供资金、人力、知识、信息、技术等多元支持与服务。从公益支持机构本身来说,如何在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和整合的行业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也迫在眉睫。
作为公益支持的先行者,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十年间共为国内2300多家公益组织提供了培训、咨询、评估、交流、项目支持等公益支持,藉机构成立十周年庆之机,举办公益支持机构发展论坛。
1999年,已有十年公益从业经验的庄爱玲决定创办一家专门开展公益组织能力建设的公益支持机构,并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准备。在相继完成了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社会学博士课程和公益组织能力建设博士论文、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非营利组织管理硕士课程和公共政策研究课题后,2003年谢绝了许多众人眼中绝好的机会,回国开始实施她的公益创业计划。在浦东新区民政局的支持下,2004年2月底,庄爱玲顺利地完成了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民非登记程序,国内首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公益组织能力建设机构就此成立。
十年来,庄爱玲率领映绿团队克服了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场地设施缺乏、社会支持不足等种种困难,筹集了社会资源近2000万元,为乐群、浦东社工协会、新途、金枫等在内的近千家上海各类公益组织和1000多家其他省市区各类公益组织提供了培训(近300期)、咨询辅导(300多家)、交流(300多次)、研究(20多项)、评估(450多个项目和50多家机构)、一站式能力建设与组织培育服务(200多家),培养了20000多名公益组织管理及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映绿也从最初1个创始人发展到拥有15名专职人员、近20名兼职顾问的品牌公益支持品牌机构。映绿先后被评为“上海慈善奖优秀组织奖“、“上海慈善奖优秀项目奖”、“上海优秀社会组织”、4A级社会组织(2008年)和5A级社会组织(2011年);庄爱玲也先后被授予“中华慈善奖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上海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对口支援汶川在后重建重要贡献奖”等荣誉。
十五年前,由于缺乏政策支持、社会认同和行业支持,第一代民间公益的创业者和领导人凭着一腔热情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艰难前行。由于机构的能力和公信力不足,社会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但随着中国社会建设与治理步伐的加快,公益组织发展迅猛。对公益支持的需求凸显带动了公益支持机构的快速增长。然而,一方面公益支持机构在培育公益组织、促进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的同时,社会各界对公益支持的作用认识不足,来自各方的支持十分有限,公益支持机构特别是新兴的公益支持机构的自身发展也面临资金、人才和能力不足等不少挑战。如何提升公益支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其他公益组织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为公益行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不仅是公益支持机构,也是政府等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在国家治理体系调整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为回应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逐步放弃过去政府统包统揽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变革着社会管理机制。这些变化,给社会组织,尤其公益性社会组织带来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数量增长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整个公益生态系统进而得到深度发育的空间,支持性社会组织不仅数量继续增加,而且专业分工也更加细致。毋庸置疑,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公益生态系统的升级必然带来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程度,涓涓细流必将汇聚成波澜壮阔,最终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