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嘉宾合影
4月2日下午,在苏州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映绿”)在姑苏区亲水吴门党群服务中心举办了“苏州市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论坛汇集了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胡跃忠,苏州市民政局社会建设工作处处长谢鸿娟,苏州市审计局社会保障处处长孙亚伟,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创始人、董事长庄爱玲,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范斌,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主任鲁梅,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苏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红霞,太仓市欣诚社会工作服务社主任屠燕红等苏沪两地政府、学界、优秀社会组织代表,以及苏州市范围内社会组织、项目运营负责人、专业社会工作者约150人参加。
自2016年起,映绿一直为苏州市级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以下简称“双社”项目)提供评估服务,见证了苏州市民政局、各试点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携手推进“双社”项目做出的不懈努力。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双社”项目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和成效,为社会认可。同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和亟待改善的地方。因此,映绿特地举办此次论坛,希望从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三方角度,进行分享、总结和反思,形成共识,为进一步推进政社互动、三社联动,提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有效性、促进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行业观察
▲ 庄爱玲发表行业观察
论坛上,庄爱玲首先发表了她的行业观察。她用详尽的数据,列举了 “双社”项目的产出、变化以及成效。“双社”项目覆盖苏州市18个街镇,90个社区(覆盖率达90%),投入资金超1.5亿,65个社工机构、超过800个社工参与到服务中。这个项目不仅带动了苏州社会工作的发展,也为探索社会治理和社会创新创造了一个新平台。此外,庄爱玲还从项目评估的角度,对项目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可行的建议。
▲ 论坛现场(一)
二、主题演讲
来自实务界、学界和政府的三位演讲嘉宾进行了主题分享。
▲ 鲁梅发表主题演讲
鲁梅以自己所在的组织为例,分享了组织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方式。鲁梅从机构使命的重要性,机构文化和价值观的凝聚力,机构服务内容的标准化以及人才培养和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做了精彩的经验分享。
▲ 范斌发表主题演讲
范斌以学者的身份,分享了她从“第三方视角”,观察到的社工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社会组织如何体现隐性社会效益,社会组织绩效评估的困难,社会组织的责任限度等等。面对这些压力,范斌从评估方角度为社会组织的提供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并建议社工机构通过“重要性、专业性、品牌性、制度性”四个途径,提升组织的公信力。
▲ 胡跃忠发表主题演讲
胡跃忠则从政府角度详细解读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原则、标准与期望”。他表示,政府要用改革的视角和创新的眼界来看待社会组织,尤其是专业社工机构。政府与社工组织应该以契约关系和伙伴关系相互合作,通过政府主导,专业社会组织运作,以”打包模式“来推动城乡服务的精准化和全覆盖,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胡跃忠通过四句话表达了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期望,“既要有资质,又要有实力;既要重专业,更要重实践;既要打服务品牌,又要打诚信品牌;既要重视组织的发展,又要重视能力的提升”。
▲ 论坛现场(二)
三、圆桌对话
▲ 圆桌论坛(从左至右:庄爱玲、鲁梅、陈红霞、屠燕红、范斌、洪珊)
圆桌对话围绕“社会组织的使命、公信力与可持续发展”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庄爱玲、范斌、鲁梅、陈红霞、屠燕红、洪珊充分探讨了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社工机构的管理模式,社工人员的能力建设等问题,还就如何在不断优化专业服务的同时,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和公信力、实现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等作了现场交流。
四、共识与行动
▲ 谢鸿娟发布《苏州市新一轮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财务管理指引》
谢鸿娟在论坛现场发布了《苏州市新一轮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财务管理指引》。《指引》涵盖会计制度与会计基础工作、账务核算、资金管理、支出报销管理、资产管理等六大块内容。谢鸿娟还对结余、大额现金管理、转账、预算调整、专家费、物资管理、管理费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她说,《指引》是为了改变目前“规则不清、边界不明、要求不细、修修补补”的状态,降低项目服务方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管理风险。
▲ 陈红霞介绍“苏州社会组织行业自律与发展倡议”
陈红霞对“苏州社会组织行业自律与发展倡议”目前的进度和基本框架,向与会代表进行了汇报。
▲ 孙亚伟做点评
孙亚伟点评说,社会服务绩效真正体现在社会群体的获得感上,“专业的社工服务应该是拾遗补缺,而不是锦上添花”。他希望社会组织能够加深对公信力的认识,也希望社协作为枢纽带动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建设。
五、论坛总结
▲ 庄爱玲做论坛总结
最后,庄爱玲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她说,公信力是公益组织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与程度,是公益组织的生命力。良好的公信力,会带来资源(资金,人才,志愿者),关系(社区、政府、捐赠者、媒体等),以及声誉(公众信任,社会形象)。因此,公益组织必须言行一致、表现出色,在长期的社会服务中赢得信任。她期望苏州的社会组织能与政府、第三方评估机构积极互动、合作,形成共识,在未来能更健康、更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