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在“千百计划|百个项目资助计划”的资助下搭建长三角社区基金会交流共学网络。通过沙龙、工作坊、专题研讨、社群运营等方式,对社区基金会的公益实践进行交流学习与反思;对未来回应社区新需求进行探讨与分析、形成行业对策与共识、并在行动中共同成长,促进社区基金会的发展,助力区域社区公益生态的建设。
2023年8月18日,2023公益评估大会分论坛——“社区基金会与社区公益项目评估”论坛在上海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办,公益行业评估支持平台支持,邀请了社区基金会代表、公益行业专家、评估机构代表,从资助方、执行方、评估方等不同的视角,探讨了项目评估对促进社区基金会自身发展及社区公益发展的价值和作用。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高校、社区基金会、社团和专业服务机构的22位代表出席了现场论坛,本次论坛同时开通了线上直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600位公益同仁在线共襄盛举。
论坛伊始,映绿总干事张彬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指出,社区基金会作为扎根社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基金会,其独特的角色是本地资金资助者、本地问题回应者、社区议题倡导者、慈善资源管理者和跨界合作推动者,在社区公益资源动员、社区治理创新、培育社区公益、弘扬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社区基金会开展项目的评估不仅可以改善社区项目质量,有效帮助社区基金会在社区内更好地开展募捐。同时,社区基金会与项目执行方、受益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在评估过程中的通力合作可以促进社区公益长期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和改善社区的福利。张彬希望本次论坛能够通过与会者的分享与探讨,激发出更多关于社区公益发展的创新与思考。
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总干事张彬致欢迎辞
公益行业评估支持平台评估总监洪珊作为支持方代表致辞,她指出,社区公益是距离大众最近的场景和服务单元。社区公益实践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众可参与的公益慈善所发挥出的最大的效能和价值。社区基金会在社区公益实践中扮演了推动者与枢纽的角色。社区公益评估能够助力社区基金会建构有效的资助策略与发展策略,探索最佳的社区公益项目实践模式,她期待本次论坛可以为社区公益伙伴提供借鉴与参考。
公益行业评估支持平台评估总监洪珊致辞
一、主旨发言:公益评估与社区公益生态构建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徐选国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政府职能转移、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助力第三次分配和社区公益慈善文化是社会治理创新语境下公益评估的起源与动力,同时公益评估面临合法性、独立性/自主性、专业性、身份性和评估效用失灵等多重结构困境,而导致以上问题原因是公益评估脱嵌于社会治理体系之外,因此公益评估需要在社区公益生态构建下进行价值重塑和使命回归。除此之外,徐选国还以公益评估助力社区公益生态构建的“五社联动”实践为例分享了公益评估助力社区公益生态构建的关键路径。最后徐选国告诉大家应把第三方评估再嵌回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之中,强化第三方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第三方评估“连接”优势,促进党社关系、政社关系创新,朝向以社会公平、社会团结、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文明为核心特征的社会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选国作主旨发言
二、圆桌论坛
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创始人、理事长、首席顾问庄爱玲博士主持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一:公益评估对于公益资助的价值
上海美丽心灵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马莉,上海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任艳萍,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项目总监刘莹担任圆桌论坛第一环节的分享嘉宾。三位嘉宾从资助方的视角分享了各自所在基金会如何利用公益评估提升资助效率的经验。
马莉指出,公益评估对基金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发展特别重要。她以疫情期间上海美丽心灵社区公益基金会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展物资捐赠的案例分享了基金会如何通过内部评估和建立专家委员会实现有效资助和伙伴成长。一方面,基金会通过互联网技术和项目管理软件确保整个捐赠过程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基金会对所有合作伙伴都会做内部评估,并根据内部评估结果决定未来的合作程度和赋能计划的筛选标准。同时,基金会通过建立专家委员会促进项目设计的有效性。马莉也提到,基金会也关注到了第三方评估的力量,第三方视角可以帮助基金会发现财务管理、内部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对受资助机构的发展特别重要。在对未来评估的建议方面,马莉希望公益项目评估应更具有科学性和信服度。
上海美丽心灵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马莉发言
任艳萍以上海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一日捐”资助为例,介绍了上海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如何通过公益评估培育项目、培育组织、培育捐赠人的做法。“一日捐”从2015年到现在共资助了34个项目,在基金会的陪伴下,被资助的项目不断打磨优化,有的项目已成为了浦东新区品牌项目。项目资助的标准是由专业评审和上一年度居民捐赠人代表评审结果,以及街道所有居民区的落地意向综合评定结果决定。任艳萍还提到,为了实现资助过程的公平、公正和有效资助,基金会从“一日捐”项目开始之初就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建立了全过程的评估思维。在培育捐赠人方面,参与项目评审会提升捐赠人信赖度,也能使捐赠人逐渐了解现代公益慈善的做法。在培育项目方面,基金会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评估帮助和陪伴机构成长,陪伴项目人员的成长。在培育组织方面,第三方的评估体系也在帮助基金会筛选出有发展潜力的社会组织,不断提升基金会资助有效性,同时第三方评估体系对不同类项目设置不同的评估方式可有效提升项目有效性,不断促进基金会的发展。对于未来第三方评估,任艳萍提出评估方法应向多元化发展,在科学运用评估结果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从而提升社区公益的影响力。
上海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任艳萍发言
刘莹分享了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对社区治理类、服务类和发展类项目的资助案例和经验。2019年基金会开始资助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关注开展社区公共议题的项目,比如支持残障人士创业就业的项目、关注老人的项目。后来基金会和政府部门合作资助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开展社区营造、社区发展类的项目,比如垃圾分类、社区自组织培育等项目。自2020年开展资助方向做了一些调整,开始资助社会组织探索老旧院落治理的方法,同时也资助社会组织开展支持大学生做社区调研的项目,以及资助为社区居民提供晾衣空间的项目。
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项目总监刘莹线上发言
庄爱玲博士在圆桌论坛一的小结中指出第三方评估就像“第三只眼”,能够更客观、更中立的提供给资助方和被资助方不同的视角。评估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用不同的方式去开展。在评估之后,评估结果的运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项目实施方不断优化项目,也可以为资助方做决策提供依据。公益的生命是公信力,是社会信任,而社会信任是评估创造的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圆桌论坛二:公益评估对于公益项目实施的价值
张家港市社区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姜莎莎,上海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项目负责人朱磊,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伟立担任圆桌论坛第二环节的分享嘉宾。三位嘉宾从执行方的视角分享了各自所在基金会在社区公益评估方面的实践。
姜莎莎与来宾分享了她在张家港明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参与推动张家港市第一家本土化的评估机构建立的经历。她认为无论是政府购买服务亦或是基金会资助服务,评估都是一种标配。尤其是政府购买项目目前基本要做第三方评估,评估方式主要以财务审计为主,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更科学与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她认为公益评估能为被评估对象带来改变,因此第三方评估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评估人员的素养与专业水平。同时她认为评估方应与被评估的机构建立专业且平等的伙伴关系,评估机构应陪伴被评估的公益机构成长,同时应在客观与中立的前提下进行参与式评估,少点套路、多点建议,少点批判、多点真诚。
张家港市社区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姜莎莎发言
朱磊分享了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在“金杨召集令”、“金杨微公益创投”项目开展过程中如何将内部监测与第三方评估有机结合,为社区公益微创投保驾护航并搭建社区公益生态的案例。她提出在项目前期通过监测能更早发现项目中潜在的问题,而评估可以帮助项目做策略升级并有助于项目的推广。同时,朱磊也提出,公信力是社区基金会安身立命的根本,评估是印证社区基金会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最后,朱磊提出随着社区公益项目的不断推进,未来的第三方评估应把重点从短期成效向项目社会影响力转移。
上海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项目负责人朱磊发言
王伟立认为评估机构通常游离于社区之外,一定程度上对社区与社区社会组织缺乏了解,相对而言难以全面理解项目中复杂的指标与要素,所以很难针对其特性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同时,他坦言在目前没有建立一个专门针对社区自治循环的标准化评估指标的前提下,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社区项目评估对于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本身的意义不大。针对此种情况,基金会通过多次实践摸索迭代出适合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评估体系,通过评估实现挖掘一个人,培养一支队伍,带动一群人的社区发展理念。他建议评估机构用专业的眼光去挖掘项目的亮点,帮助社区公益机构成长。
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伟立发言
庄爱玲博士在圆桌论坛二的小结中指出当下第三方评估机构缺乏专业人士,仅靠临时组建专家团队进行项目评估,评估效果容易波动。同时也缺乏评估人才培养体系,评估人员的素质提升迫在眉睫。公益评估人才既需要理论支持、又得有实践丰富经验、同时还要学会观察、沟通与协同。评估是公益支持行业基础设施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号召政府、基金会、学界、企业共同整合资源,推动助力公益评估行业的发展。
三、互动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和线上的观众与嘉宾就如何选择适合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怎样建立和维护专家管委会并通过专家委员会进行内部评估,以及社区社会组织执行项目的评估维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探讨。
现场观众提问
四、论坛总结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刘小霞对论坛各环节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并针对论坛的主题分享了三组关键词。一是链接与整合:通过资源链接与功能整合能搭建跨部门的协作治理的框架,实现政、社、商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机制;二是联动与赋能:通过组织的联动和社区的赋能,可以有效挖掘社区资源,撬动外部慈善资源,建立社区共同体,真正为社区居民的提供支持与服务;三是增效与联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居民个人的需求与社区公益资源的精准对接,通过科技的赋能提高社区基金会的服务能效,形成新型边界组织,实现更大层面的交流、学习与合作。她指出长三角社区基金会交流共学网络项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并期待未来大家都能够在这个共同体中相互学习。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刘小霞进行论坛总结
部分到场嘉宾合影留念
接下来,映绿还将在长三角社区基金会交流共学网络项目中开展区域工作坊及参访活动,期待您继续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