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日上午,由映绿公益主办的“两岸社会企业的现状、探索与趋势”公益沙龙如期而至。超过50名来自公益及企业的人士参加了本次沙龙。
映绿创办人、董事长庄爱玲博士在开场致词中提到了举办这次公益沙龙的初衷,那就是如何把企业和公益结合起来。社会企业是在用企业的运作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目标。既可以是营利性的也可以是非营利性的。她提到中国早在计划经济时代都有很多社会企业的雏形,比如当时的福利企业、街道/镇/学校办的企业,包括残联,民政部,都曾有很多工厂。但是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下普遍缺乏竞争力,以至于很多残障人士失去了就业机会。所以今天的讨论就格外的有意义,那就是在新的经济和传播环境下,如何再重新运作我们的社会企业。
张嘉伟是社会企业研究中心秘书长。他概述性地介绍了社会企业自06年来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从已经从婴儿期进入市场构建期。他在演讲中提到,创办一个成功的社会企业,真正的挑战是发掘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创业者。社会企业首先是企业。社会企业的创办者有商业经验的话,成功率会高一点。社会企业联盟作为社会企业的支持机构,将不断提供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和研究成果。截止2015年11月,社会企业联盟已经有超过140位成员加入。
来自台湾的嘉宾戴耀赛先生创办了爱恒启能中心。爱恒是一个公益招牌,如何跟一般的商业机构抗衡?他提到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定位。靠别人的资助是有不确定性的。他期望建立的是一个国际品牌,希望有一种自立自强的运作模式,让身心障碍者不仅知道今天会怎样,还能知道今天之后,明天可以怎么走。他希望他所创办的社会企业,能让身心障碍者可以不用离开自己生活的社区,可以有一份能够把自己从资源使用者转变成为价值创造者的工作。事实上,在他创办的爱恒启能中心,的的确确帮助了很多身心障碍者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还重点提到爱恒运作的“慢飞儿”模式,大家都慢一点,多一点爱心,买一杯咖啡,实现三份的关怀,让每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良品”,都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整个沙龙谈话氛围轻松,内容充实。在交流环节,很多公益机构都对台湾“慢飞儿”的运作模式表达了极大兴趣,希望有机会把自己机构的资源融入到“慢飞儿”的模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