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03

2004年7月3日,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在中心会议室举办了第二届映绿公益沙龙。本届沙龙的主题是:携手合作,推动公益。讨论的内容是如何加强政府、企业及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出席沙龙的有上海市政协秘书长杨奇庆先生,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吴建荣先生、上海市民政局福利处副处长傅民生先生、上海浦东新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社团处丁雨育女士,以及来自上海民政福利协会、上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上海热爱家园志愿者协会、上海浦东新区社会福利院、上海绿根力量、国际奥比斯、浦东新区慈爱公益服务社等数家国内和国际组织的二十多位代表。除此以外,明和环宇物流有限公司、APCO中国公司、东方网也有代表出席了本届沙龙。

沙龙主持人—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创始人兼董事长庄爱玲女士首先对第一届沙龙进行了总结并推出了本次沙龙。希望通过此次讨论,与会者了解各自的需求、对公益的理解和对公益机构的期望,探讨政府、企业、公益机构和媒体之间进行有效合作的途径方式,推动多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实现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本次沙龙的特邀嘉宾,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吴建荣先生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他从事公益事业十多年来的体会。对于吴先生而言,从事公益事业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和大家一起成长,一起分享。个人的发展与单个组织的发展是与公益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他很高兴看到在场有那么多新的机构和年轻的面孔。它说明上海的公益 事业发展前景光明。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上海只有一个基督教青年会,公益事业就没有发展,同时青年会也不会发展”。

关于合作问题,吴先生坦言YMCA的发展得益于与各界的合作。合作的目的在于友好协商和资源共享,以实现双赢、多赢、乃至共赢。上海政府是个强势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控制能力很强。公益机构应该跟政府进行沟通,使政府理解、认同和接受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与政府合作,寻求政府的支持。因此,合作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而坦诚和公正则是合作的原则。成功的合作应该是建立在公开透明的原则上,秉承双赢或多赢的思想,用最好的服务争取合作伙伴的信任,并且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使合作双方共同受益。在中国,公益机构目前仍然处于弱势,要想融入主流社会还需要不断努力地提高自身的能力。要想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中国的公益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一代的公益机构起的是铺路石和拾遗补缺的作用。
身为一个公益组织的领导人,吴先生在从事公益事业中面临的最大困扰是如何留住人才。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益机构仅靠提倡奉献和爱心已经无法留住许多优秀的有才华的员工。如何为员工既提供发展的机会、获得较大的工作满意度的同时,有能提供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公益机构领导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从公益机构方面,必须提高公益机构的运营能力,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与获得社会的认可,才能获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要提高公益机构的能力,赢得社会认可,关键在于公益机构的能力建设和和公信力建设。

来自上海绿根力量的曲栋先生对于合作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不同机构间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障碍,这是因为公益组织工作的理想化程度很高,关注的领域不同,在合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这种想法,吴先生认为关键在于合作的模式。每个机构都有各自的主体目标,不应也无法在合作中“改造”合作伙伴的理念和目标。利益驱动通常是造成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平衡各方的经济利益及社会利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公益组织应该更多关注社会效益。罗山会馆就是一个成功的合作案例。由于得到了浦东政府的经费支持和YMCA的服务、参与和管理,罗山会馆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为罗山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高知名度的公共会馆,成了社区服务的成功范例,合作双方的利益也得到了彰显。

上海市民政局福利处副处长付民生先生曾在香港做过多年的注册社工。他认为,上海政府希望更多的社会团体帮助政府承担部分政府职能,但这种转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目前政府有想法,但尚未制定明确的政策、手段和方案。上海公益事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障碍是资金不足和财务管理不透明。财务管理不透明影响了企业对公益机构的信任,反过来影响了公益机构获取更多的支持。因此公益组织只有加强自身的管理,注重宣传和推促,用适当的手段与方法向商业部门展示自己的理念和目标,用高质量的服务和透明的管理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支持。他建议政府也应该在合适的场合加强对公益机构的宣传和支持。

对于政府与公益组织之间合作关系,来自加拿大的世界银行项目官员Marry Bord女士则持不同的看法。在加拿大,大多数公益机构依靠政府的资助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与公益机构签订服务协议。但是这种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公益机构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为公益组织在很大的程度上已变成了服务的提供者,却失去了其他功能,如倡导、创新的功能。

浦东新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社团处的丁雨育女士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政府重视培育和发展公益组织,并且希望为公益组织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尚未形成有利于公益机构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对公益机构的了解不够,造成了政府协调的困难。另外政府公共财政框架也对政府向公益机构购买服务有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公益机构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成长过慢,对政府的依赖性强,组织人力资源老龄化等。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公益机构应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和建设,大力培养公信力,加强自律。浦东新区政府对公益机构的发展一直大力扶持和培育,目前正积极与税务部门等部门进行协商,希望能在近期内为公益机构的发展解决一些发展面临的诸如免税等实际困难。

国际奥比斯资深项目经理龙飞先生的观点是,社会是由人和组织组成的,而组织存在的前提是它必须满足部分人群的需求。组织需要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社会的资源却是有 限的。因此,公益机构必须明确自己的使命,并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去争取资源。公益机构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注意方法,关注和尊重被服务群体的意愿,因为公益机构的工作实质上是帮助他人实现愿望,因此不能因为拥有资源就强行干涉或改变他们的意愿。即使是筹资,也是在帮助捐赠者实现帮助他人的愿望。

明和环宇物流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符伟平女士认为许多企业都希望能够为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人。但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不一定总是如政府所号召的捐款一种方式。企业对于公益有自己的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参与公益活动。明和环宇公司是一家专业物流公司,它拥有很强的运输、仓储能力,并经常有滞留物资需要处理。在救灾和其他许多方面,明和环宇物流有限公司可以提供资金以外的帮助。因此公益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公益机构需要将自己的需求与企业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双方的合作才能够建立和持续下去。

来自东方网的陈忠华先生出于对公益的热情,已从事公益的宣传和推促多年。在与社会弱势群体的交往中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去帮助另一个人,他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但组织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公益机构责任很重。作为媒体从业者,他和他的同行有义务、也十分愿意与公益机构的从业者一道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他希望公益机构能够及时地提供真实的、感人的素材、线索和事迹供新闻媒体加以报道,以引起公众的关注,进而引起公众的参与和支持。这样的合作将带来多赢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把公益沙龙办下去,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在本届沙龙结束前做了沙龙反馈调查,绝大多数的参与者都对沙龙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感到满意,认为沙龙讨论的议题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一定帮助,并愿意继续参加沙龙的活动,同时也对沙龙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包括希望主题更具体、讨论更深入以及邀请更多的企业界人士参加。

中心同时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公益机构在组织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而管理因素和人力资源因素则是制约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希望获得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预算与财务管理,领导力,公信力和冲突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根据反馈的情况,映绿中心将对公益沙龙的组织和运作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参与者的需要。同时正积极准备,在近期内推出系列培训课程和研讨活动以满足公 益机构和参与者的需求。映绿中心衷心地感谢各位代表的参与并希望继续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使公益沙龙越办越好。